瓶桶装水不能成为治而不愈的顽疾

2014-12-09 10:53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近日,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公布了今年第二阶段19类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监督抽检信息。瓶(桶)装饮用水、纯净水等微生物超标问题仍较为突出,不合格率超过两成,791种各类饮料被曝不合格,其中饮用纯净水、天然矿泉水、其他瓶(桶)装饮用水样,抽检样品不合格就达775种,占97.97%。不合格样品中,也不乏乐百氏、汇源、娃哈哈、怡宝等知名品牌产品。食药监总局已责令相关省市,对不合格产品及企业依法查处。(12月7日《京华时报》)

从历次的检验检测的情况来看,瓶桶装水作为“问题水”的状况都相当严重,整体上也保持较低的合格率,也因之出现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故。比如今年2月,广州市的抽检结果是,瓶桶装水合格率87.8% ,水森山等菌落数不合格。2013年,湖南省工商局通报了该省2013年二季度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验情况,其中桶装水共抽检30批次,合格率仅为43.3%,这已是连续第二年合格率不足五成。而问题水带来的,则可能是群体性的食品安全事件,比如2014年2月20日,浙江省嘉兴市海宁、海盐的多所学校、幼儿园500多名学生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发烧等不适症状。后经查实,这是桶装水污染所致的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

对此,有人指出瓶桶装水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标准出现了问题,尤其是2013年5月的农夫山泉“标准门”出现之后,“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标准”引发了业内外的共同反思。然而就标准来说,我国目前共有4个行业标准,分别是《瓶装饮用纯净水》GB17323-1998、《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GB17324-2003、《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GB19298-2003和《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2008。应当说,以上标准基本涵盖了瓶桶装水的范围,可以起到标准把关的作用。检验检测的报告,恰恰就是根据既有的标准而作出的结论,从某种意义讲,这其实不是瓶桶装水的标准高低问题,而是如何让这种标准得到全面的落实。

业内人士认为,为控制成本简化生产工艺是桶装水问题频现的主要原因。必须正视的是,就整个行业来说,入行门槛低、设备的落后,生产环境、配套设备、消毒手段等细节落实不到位,从而造成了瓶桶装水整个行业的合格率偏低。之所以如此,就在于时下的监管要求与生产能力完全不相符,小、散、乱依然是食品安全最大的隐患。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小作坊的管理授权地方人大来立法解决,但是目前并不是每个省份都制定了相关法规或者细则。从一点来说,不解决如何监管、谁来监督、怎么监督的问题,那么瓶桶装水的问题就始终难以解决。

从某种意义讲,瓶桶装水的质量“顽疾”,其实已成为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的困局,一方面要兼顾到民生和传统模式的需要,安全的标准要求与生产发展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另一方面则是监管的本身的能力和水平,与实际的要求也不完全相符。比如连最基本的地方立法都始终无以跟进到位,如果不能改变“提高标准就会杀牛”的认识,那么瓶桶装水的顽疾就难以根治。然而,作为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和社会治理能力的一个把标尺,瓶桶装水成“问题水”的问题又不能回避。桶装水市场监管须加强,更重要的是,食品安全监管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当举一反三进行系统化构建,才能达到标本治理。

编辑:ZX001

相关新闻

51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