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界委员聚焦职工安置

2016-03-06 10:30 来源:中工网 分享到:

    工会界委员聚焦职工安置

  “行业不景气,以后怎么办?”今年春节,井下工人王辉和发小张超是在长吁短叹中度过的。同在河北一家煤矿工作的两个人,一人烦恼今年可能还会降工资,另一人则担忧饭碗都要没了。(应采访者要求二人均化名)

  可能面临“丢饭碗”的不止他俩。春节前夕,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和《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简称“两个《意见》”)接连下发,作为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要任务的去产能正拉开大幕。

  按照《意见》,从今年起,要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吨~1.5亿吨,再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据估算,数以百万计的职工将面临安置或调整。动静之大,影响之深,几可比肩上世纪末的国企改革。

  在这场变革中,广大职工的权益如何保障?面临调整的职工出路在哪里?工会界委员纷纷支招。

  “把底给职工交清了,职工会理解”

  9000多名职工离岗分流,没有发生群体不稳定事件,2015年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攀成钢”)因转型升级、关停冶炼区而分流职工的工作最终实现平稳过渡。

  “企业民主管理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多位委员提及这一事件,如是评价。

  据介绍,攀成钢公司从启动人员分流安置工作,到职工安置方案正式出台,历经6个多月。其间,该公司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厂务公开,把公司困难情况向职工交底,并广泛征集职工意见和建议,形成了让相当部分职工满意的安置方案。之后,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由职工代表表决通过了安置方案。

  “在安置职工过程中,职工最担心的就是有‘猫腻’,搞暗箱操作。企业把家底给职工都交代清楚了,职工会理解和支持改革的。”委员们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荣书委员认为,企业关停并转迁重大事项以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要提交职代会审议,国企职工安置方案必须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坚决避免未履行民主程序而强制推行的错误做法。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梁嘉琨委员也表达了同样观点。他提出,在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使职工清楚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必要性、紧迫性,争取职工理解和主动参与;其次,要坚持厂务公开制度,听取职工意见,接受职工监督,让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在阳光下运作;三是职工安置方案要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通过,未征求职工意见和未经职代会审议通过的决策不实施,未经职代会审议通过的不能执行。

“安置工作一定要做实做细”

  国务院日前出台的关于化解钢铁和煤炭两个行业过剩产能的两个《意见》,对如何做好安置职工工作提出了4条意见,包括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对符合条件的职工实行内部退养,依法依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做好再就业帮扶等。

  “这4条意见我赞同,但在具体实施中一定要把工作做实做细。”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世明委员曾在企业工作过,亲身经历并参与了上世纪末的国企改革。他所在的企业曾分流1万多名职工,由于安置方案得到了职工的认可,企业改革平稳进行。

  长期做职工工作的李世明委员提出了具体操作上的建议——

  一是建议“带资分流”。企业在安置职工方面的主体作用要坚持,但在一些实在无力实行内部转岗消化的企业,比如破产企业,可以实施“带资分流”。即把企业破产后的资产,能利用起来的就利用起来,通过一定程序交给下岗职工经营,解决部分职工的饭碗问题。

  “这个办法在上世纪末的部分国企改革中用过,当时的成效是不错的。比如企业的车,可以分给职工去搞运输,小饭店,可以交给几名下岗职工去经营。”李世明委员说。

  二是把民营企业纳入“内部退养”政策范围。关于内部退养,最早源于1978年的一个文件,对象包括国有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众团体,民营企业不在内。而此次化解产能所涉及的企业中相当一部分是民营企业。“内部退养”这个好政策应该也让民企下岗职工享受到。

  三是在“内部退养”上,要跟地方保险政策做好衔接,保证下岗职工“不断保”。同时,还要跟可能出台的延迟退休政策衔接好,否则一边延迟退,一边提前退,这中间的年龄差怎么计算?

  针对职工安置问题,梁嘉琨委员则提出,在妥善安置离岗职工的同时,也要高度关注工亡遗属等矿区困难群体的安置和生活保障问题。在煤矿关闭退出时,要重点考虑工亡遗属的安置及医疗保障问题;建立工亡遗属补贴标准正常调整机制,缓解物价上涨对工亡家庭生活的影响。

  “总之,在化解过剩产能中,无论企业关停并转,都要优先考虑职工的利益,把职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职工的工资、社保、医药费、经济补偿等都要依法结清,不要遗留问题。只有这样,改革才能平稳进行。”李世明委员如是说。

  “安置职工,政府应担起责任”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原党委书记颜辉委员对此也深有感触,他谈起去年参加的一个对百年老矿企业经营形势和职工生产生活情况的调研:“数万职工,背后是十数万人的家庭,而企业非常困难,显然无力承担如此多人的安置。”

  “当去产能企业无力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再就业时,怎么办?政府必须站出来,承担起责任。”颜辉委员认为,在这场去产能行动中,职工安置是最关键的问题。这是毫无疑问的。

  对人社部估计的去产能涉及职工180万的数字,颜辉委员认为,加上其他产能过剩行业职工,所影响的职工可能远大于这个数目。“这些为国家建设付出过艰辛努力的产业工人,一旦下岗,断了生计,可能成为新的困难人群。各级政府一定要重视起来,当企业自身力量无法解决、市场调节也不能化解时,政府应该给予必要的帮扶。”

  据此,颜辉委员建议设立“关闭破产企业职工生活保障基金”。现有的失业保险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体系能够发挥作用,但应对大批企业关停并转显然还不够。他建议在中央政府提出的未来两年1000亿元的“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的基础上,设立“关闭破产企业职工生活保障基金”。他还建议,要摸清底数,同时将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工作纳入行业和地方政府工作考核内容,建立相应奖惩机制,提供各项政策支持,并切实推进职工技能培训和再就业安置工作。(中工网记者 陈晓燕 彭文卓)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中心
51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