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刘永好:奔走在“造血脱贫”的路上

2016-03-05 10:44 来源:四川日报 分享到: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 张守帅

  一现身分组会场,全国人大代表、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就被记者们团团围住。往年的场景也是如此,只是往年被问最多的是民营经济,今年却是“脱贫攻坚怎么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大主题下,代表委员、社会舆论的关注点高度一致:如何不落下一个老乡。

  刘永好多了一个头衔——四川省川商总会会长。上月底,境内外知名川籍企业家成立的这个社会组织,会员超过3万人。据说,商会成立期间,他就思考过扶贫问题。作为农牧业龙头企业的掌舵者,他对“三农”问题并不陌生。

  “以前说‘川猪安天下’,现在四川养猪的少了,与过去的名声更不相称。”刘永好先谈了一个产业现象,农民养一头猪才赚100多元,养100头不过赚1万多元,就没什么养猪积极性了。

  记者以为他跑题了,他忽然话锋一转:“让贫困户一家养1000头猪,一年收入10多万元,能不能解决贫困呢?”

  刘永好说,他有个特别强烈的愿望,愿用3-5年做一件事情,帮助1万个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实现川猪产业的振兴。具体而言,就是公司提供从饲料、猪苗到技术、收购乃至培训、金融等一条龙服务,帮助贫困户发展家庭农场,从而使之获得持续致富的能力。

  记者恍然想起,这个思路与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以中药材带动群众致富的路径高度一致。

  刘永好、耿福能……在追求“造血脱贫”的路上,越来越多的工商企业,愿意以与农民共赢的方式,投入到现代农业领域。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工商联主席孙明说,四川启动了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活动,落实到成都则是“百企帮百村”。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知名药企在彭州敖平镇紫泉村设立了川芎种植基地,并在那里设立冻库,减轻药材集中上市造成的价格损失。“我两年前去那里,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000多元,现在是8000多元了。”

  孙明认为,企业界形成扶贫攻坚的合力,有利于减轻政府的财政投入压力。但如果仅让企业从道义角度扶贫,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最好的办法还是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让农民和企业均获得收益和发展。

  记者发现,代表委员关于这方面的建议、提案也比较集中,从不同角度指出精准扶贫、脱贫的可行路径。

  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已无须赘述,需要的是解决方案。代表委员们的“头脑碰撞”,值得期待。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中心
51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