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榜样 >

五一特辑:用心唱响劳动之歌—普通劳动者精彩瞬间

2015-05-01 08:40 来源:51网 分享到:

51网讯 又是一年五一时,又是一年劳动者的节日。

清晨,我漫步在晨曦微露的林间,园艺工人已经开始了黎明的劳作;正午,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快递员小哥的身影如飞鸟般掠过;黄昏,府南河两岸华灯初上,那是电力工人为城市点亮了夜的眼睛;深夜,在细密的春雨中,我沉入梦乡,伴我入睡的,是话务员亲切温柔的“永不消逝的电波”……他们不是万众敬仰的劳模,而是同你我一样平凡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用时间作经,用空间作纬,用勤劳的双手谱写成一首首生活的乐曲,装点着时代的色彩。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就让我们一起倾听,倾听这一首首永不褪色、永远充满力量的劳动者之歌吧!

快递员小付:小哥快跑!

4月27日,成都的气温又坐上了过山车,飙至31℃。上午11点,明晃晃的太阳将地面晒得发烫。一辆三轮车承载着满满的一车快递,伴随着“嗤嗤嗤”的声音,三轮车停在了某小区门口,快递员小付送快递来了。

停好车后,小付迅速地跳下车开始分拣快件。把该小区的快件分拣出来后,小付试图将所有快件一次性搬起来,试了两次,没成功。看了看,随后拣出了其中最大最长的两件拿出来放在车上,将剩余的快件搬起来跑向小区快递投放点。小付说:“早上在公司分货时间耽搁了,现在得把时间给抢回来。不然待会连午饭都不能吃就又得开始派件、揽件。”

小付介绍,他负责的是高新区中和街道某路段23个小区的快递收发,每天的收发快件在200件左右。送货时间由货量和路程决定,他从公司分完货出来到将快件全部投放结束,一次基本需要4个小时,每天派送两次。有时遇到大件比较多的情况,工作一天下来浑身酸疼。

到了小区快递投放点将快件放下登记后,小付又风风火火地跑向三轮车,将剩下的两个快件搬了过来。一边给客户发短信通知快件已放在快递投放点,一边啃着手里的面包。到了三轮车旁,将手上还没吃完的面包装在袋子里,小付又准备出发了。他说:“农民有‘看天吃饭’的俗语,快递员干活不看天,看货多少,只要有货,风雨无阻、高温无阻。”(记者 刘胜男)

话务员熊安宇:用心工作每一天

在四川省残疾人服务外包就业实训基地,有近40名上岗员工,他们是114查号台话务员。今年24岁的熊安宇由于幼年时患有小儿麻痹症,因此造成腿部残疾。去年11月,他来到了就业实训基地,经过两个半月实训后,成功上岗。

熊安宇坐在工作用的电脑前,一面戴上耳麦,一面进入内部查号系统。“我觉得学到生存的技能更为重要,我的工作也是多劳多得,多加班当然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

在谈到接线遇到的困难时他告诉记者,大部分查号人都能十分友好的交谈,但也能遇到个别因为查号失败而发怒的人,更甚者破口大骂。这时候,就要调整心态,熊安宇会这样安慰自己:很多人在不了解话务员这个职业时,会认为114查号能查到任何号码,但其实,由于一些单位不会对外公布联系方式,所以也就会存在查不到的情况。“我能很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用心工作就好。”

“每人每月都会有两次大夜班,从21点30分到第二天早上8点。”这对于他们来说非常辛苦,不过熊安宇却表示:“我在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给父母以及社会增添负担,我感觉很自豪!”(记者 杨侃昕)

电力工彭健敏:永不退缩的“女汉子”

4月26日上午8:00,在地下两米多深的110kV自贡南湖变电站出线电缆沟里,几名电力工人正忙碌着进行电缆中间接头制作工作。

四五名男同志身着蓝色工作装,头戴安全帽,手握器具在离地两米深的电缆沟里切割电缆,制作接头。在这一群男人堆里,记者发现,一个身材娇小、面容姣好的女工人,正手把手地现场指导电缆头制作,业务娴熟、手法精湛。

她叫彭健敏,是国网自贡供电公司运维检修公司工作人员,是自贡电网为数不多参工以来始终坚守生产技术核心岗位的女性,在“纯爷们儿”的电力抢修队伍里,周围同事众口一词评价清秀的她是:“强悍的女汉子。”

“污水的腐蚀性会导致电缆绝缘下降,甚至引起变电站开关跳闸停电。”彭健敏一说起这件事就不由皱起眉头来。但要在老城集中改造并不容易,这时,彭健敏“女汉子”的倔强性格显露出来,就在臭气冲天的生活污水围绕中,她亲自动手想绝招,最终用钢条支撑和定期抽水的“笨办法”,“暂时”解决了电缆被污水浸泡的安全隐患。

4月底,又是一年迎峰度夏临近,坊间“酷暑”的传闻,让彭健敏显得更加忙碌,为打赢自贡电网迎峰度夏攻坚战,彭健敏照常奔波在各个城农网施工现场,南湖站地下电缆沟工作完成后,下一刻她又迅速驱车奔向了位于自贡市绿盛小区门前的10千伏代高线22#杆至23#杆的施工作业现场。(杨忠福 王洪颖 记者 杨诚波)

推拿御手李永权:将国粹发扬光大

在中医养生行业里,有这样一位能将思想落地、转化成高效行动的实践者,他秉承着仁者的智慧带领团结向上的养生团队为健康服务。他就是御手国医掌门人李永权。

初入御手国医店铺,记者便被浓厚的中医文化所吸引。李永权正在为他人讲解中医养生的妙处。“想要健康就必须保持阴阳平衡,以平和的心态、规律的睡眠、营养的膳食、合理的运动作为健康的助推力。” 李永权对记者说道。

对于足疗以及保健推拿颇有研究的李永权告诉记者,他在传统保健基础上做出了革新,核心理论是从太极、五行与人体的五脏、五感相贯相通生发而来。他以精巧的手法在客人脚上点按,当点压到脚上某个部位有所反馈时就能清晰地告诉客人需要保养的是身体上的哪个部位,同时针对身体部位开出相应的解决调理方案。

“养生行业不仅自己可以受益,同时也可以提升大众身体素质。”在琳琅满目的养生药材前,他向记者介绍了不同药材搭配的不同功效,“我通过10年多时间的不断学习,秉承《黄帝内经》之中的养生之道,用满怀感恩的心不断付出,一定要将中医养生国粹发扬光大。”(记者 杨侃昕)

按摩师巫学兵:“指上功夫”出绝活

盲人按摩师,是一份特殊而又带有一丝神秘色彩的职业,他们虽眼不能见,手却很“聪明”。4月26日,记者走进高级盲人按摩师巫学兵的按摩店,体验了一下他娴熟的按摩指法:点按穴位、揉搓关节、弹拨经脉……从头到脚,一整套流畅的按摩动作一气呵成,令人全身舒展。

巫学兵一边按摩, 一边告诉记者, 9岁时,他眼睛受伤致盲。25岁时,他到西昌学院学习盲人按摩,为了认识人体的构造、关节以及穴位的分布,常常和几个盲人同学围着一个解剖台,细心地触摸人体标本的每一寸,并牢牢记住。就这样,巫学兵努力地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按摩基础学”等课程和进行基本功实践训练,全面掌握了人体的骨骼、肌肉和穴位等基本生理结构,对人体的360多个穴位摸得滚瓜烂熟。

说起巫学兵,左邻右舍个个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他手法娴熟,让他按摩就是一种享受!”已小有名气的巫学兵并不满足于此,为了练就手法,增加指力,他可没少下功夫,没客人的时候,他就利用各种机会学习人体经络和穴位等中国传统医学知识,钻研按摩保健技术。就这样,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练就了一手按摩的好功夫。

如今,在成都,巫学兵购买了房子,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不过他还有一个心愿:找一个老婆,结婚生子,把她也教会,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记者 向晓文)

导医雷敏群:“白衣天使”是一辈子的事业

她,身着一袭粉红色的护士服,真诚的笑容宛若天使降临人间;她,就算身患腿疾也常年为患者指引道路,耐心而细致;她,总是笑盈盈的面对病患,岁月仿佛从未在她的脸上留下痕迹。从医护人员到病患以及家属,所有的人无不为她的精神所感动。她就是巴中市中心医院门诊部的导医雷敏群,无论严寒酷暑都能看到她奔忙不停的身影。

“老人家您要检查什么,来,请往这边走,”“先生,请问您要找哪个科室?”她总是那样不厌其烦的为他人指引着方向,总是用热心和温暖去抚慰每一个病人。在门诊二楼大厅,每天人流量十分庞大,来来去去将近有1000多人,许多人都在她的指引和导向下完成所需项目的检查,年龄稍大或行动不便的都由她亲自搀扶到检查室,对于检查完的病人,她还不忘叮嘱病人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为患者安全有效的使用药品保驾护航。中午下班,离家较远的她,怕来的迟了,病患们找不到方向,向来都是带着饭盒在科室值班室解决,真正的做到以科室为家,以病患为亲人。

“对于我们医护人员来说,走上了医护工作这条道路,往往意味着这就是一辈子的事业,面对记者雷敏群坦言,“我的父亲常常鼓励我‘一个平凡的人,把平凡的事干好,你就不平凡’,我们作为医护人员,担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担负着每一条宝贵的生命,生命之托,就必须全力以赴”。(张晓庆 记者 张杨)

清淤工王大平:踏实从容的城市“清道夫”

“王师傅,已经12点过了,你们快去吃饭,下午再来接着做!”

“不忙,二单元门口的阴沟还有一点,清完了我们就去……”

4月25日中午,在成都市武侯区胜利村333号四川航空公司职工宿舍大院内,门卫杨师傅正招呼在这里为大院下水道清淤的两位工人师傅去吃饭。边干活边回答门卫的人叫王大平,只见他右手拿着一只约1公斤重的铁锤,左手拿着一把铁钻,正沿着下水道盖子的四周用力的一锤一锤将水泥缝隙钻开,每一锤下去,盖子周围坚硬的水泥地面便冒出一道白烟。

撬起中间的一个盖子,王大平先用锄头把露在外面的淤泥铲起来,而其它没有揭开的盖子下面的淤泥,锄头太长,伸不进去,这时王大平便跪在地上,右手握着他准备的专用小铲, 将手臂完全伸进阴沟里去将淤泥掏出。不一会儿,王师傅除了满头的汗水,更是一头的淤泥。他告诉记者,333号小院的清淤工作要6天,每天从上午8点要工作到下午6点,天天如此。

王大平说,他是遂宁安居区人,今年58岁,已经在成都从事清淘淤泥工作十多年了,每年雨季来临之前是他工作最繁忙时候,而淡季的时候,他也从事城市小区厕所的清理工作。他告诉记者,成都像他一样从事这样脏活累活的人起码有上千人,自己的一双儿女都是靠他在成都打工挣钱养大,如今都已经工作成家了,现在挣的钱就是他和老伴准备养老用的了。“虽然活脏点累点,但有事干比什么都强。”记者感觉到,平凡的工作让王大平师傅过得踏实从容。(记者 骆向明)

园艺工胡安金:用双手编织生活

家住温江的胡安金是一名普通的园艺工人,经过他的手,树枝藤条就能被编织成各式各样的形状。在他的花田里,胡安金正在忙着将藤条编织成花瓶的形状。“我干这行八年了,最初是看别人怎么编,回家后就自己钻研,慢慢的就有了自己的一套心得。”

“这种小树需要两年才能长成,再进行编织造型,又需要一年多的时间,因此大约三年多才能出成品。”这种造型的小树是胡安金最为得意的地方,因为这个品种是他十多年前还在从事种植业时自己培育出来的。“树枝直不直是关键。”因此他每编织一处时都要拿出测量仪器,用来保证树枝更加平直的生长。

王安金的儿子在读完大学后,回到家中子承父业,跟着父亲也干起了这项工作,“我觉得在家中从事这项园艺职业,更能体现出人生的价值,我热爱这一行才能干出自己的特色,生活就要用心用力。”

经过编织固定,树枝与树枝会不断的粘合,最终生长到一起,王安金告诉记者,这些树枝要完全融合在一起需要十年的时间。“干这一行是很辛苦的,风吹日晒,遇到大热天也必须在太阳下晒着,手指的力度也非常讲究,不能没力,也不能太用力,没力不能编织,太用力也会造成树枝折断。”

在花田里,记者看到王安金的手上长满了老茧,这是生活的烙印,他们编织的不仅是树枝藤条,更编织的是生活的精彩故事。(记者 杨侃昕)

护理工余良:用行动证明一切

在大多数人眼中,护工和保姆、钟点工是一类的,没什么技术含量,只要有力气能吃苦就能干好。但余良不这样认为。他说:“护工的术后护理工作和医生给病人做手术同样重要。”“

今年36岁的余良已经做了3年护工,现在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ICU工作。中午12点,匆匆吃完午饭后,余良便不见了。过了一会儿,他端着一盆水出现在了病房里,原来病人的抹澡时间到了。记者在一旁看到,在为病人擦拭身体的时候,余良神情是专注的,手上的动作是轻微的,特别是帮助病人抹背和洗脚的时候。在为病人擦拭背部时,余良先是将病人的身体抱起来侧面向自己,随后一手扶着病人,另一只手则从上而下的帮病人抹背。为病人洗脚时,因为病人躺在床上,余良将洗脚盆放在床尾,轻轻地抬起病人的双脚放入盆内,仔细的搓洗后,悉心的用帕子将脚擦干放回床上盖好被子,然后帮助下一位病人。

余良介绍,这样的抹澡每天要进行2次,每两个小时就要为病人翻身,以免病人长褥疮。此外,护工每天还得详细记录每位病人喝了多少水,吃了多少东西,以便及时的掌握病人的排便情况,必要时人工帮助病人排便。每位病人的吃药时间、饮食情况、输液情况等都一一记录在案。余良说,对于护理工作,他愿一直做下去,用行动证明一切。(记者 刘胜男)

环卫工夫妻:“夫唱妇随”默默奉献

一手拿着工具箱,一手拿着扫帚,等车辆驶过后,急忙把路中间的垃圾扫进工具箱,然后环视左右,避开驶来的车辆,再匆匆小跑到路旁,这就是万登鹏一天的工作。万登鹏和妻子是负责泸州市江阳区治平路段的环卫工人,15年来,他们为了城市的清洁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每天起早贪黑,一直都得劳动,比起以前煤建公司职工那种八小时工作,我非常不适应,但还是坚持下来了。”万登鹏介绍说。至今他仍清楚地记得,第一个月拿着仅有的360元工资时,心里的那份踏实,因为这笔工资是他下岗后领取的第一笔钱,是汗水和辛劳换得的第一笔收入。为了方便工作,他们将房子租在负责的路段附近,凌晨4点就开始打扫街道。15年来,不管严寒酷暑,他们从来没有迟到过,总是提前完成任务。

工作中,万登鹏和妻子也遇到过一些问题。但他们都选择耐心与人解释,从没发生过冲突。曾经有个卖蛋卷糕的流动摊贩,一直将蛋壳倒在路边的果皮箱里,随着气温升高,蛋壳散发出恶臭。万登鹏苦口婆心劝说几次,摊贩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妥,反而对万登鹏恶语相向。后来,摊贩被他的诚心打动,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不对,没有再乱扔了。

环卫工人岗位虽然平凡,但他们对城市环境的干净整洁却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2010年,因工作表现突出,万登鹏被评选为四川省优秀环卫工人。(袁玉华 彭芸)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链接|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51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