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榜样 >

劳模们的“六个最”

2015-04-28 09:27 来源:51网 分享到:

51网讯 (记者 张杨 杨侃昕 雷琰 赖建原)

◆最“大”的劳模:大学教授周晓琳

周晓琳是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一名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教学研究工作,今年61岁的她是这次省劳模中最年长的老大姐。她坦言,此次被评为省劳模,除了高兴之外,她更多感到的是身上的责任。 “劳模只是一个标签,教育工作是一件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始终坚信水滴石穿的道理,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继续恪守一步一个脚印的工作状态,一如既往的搞好教育和科研工作,为学校争光,为学生们创造更好的知识环境”。

◆最“小”的劳模:藏族女地铁司机肖芳

肖芳是一名90后年轻劳模,今年23岁的她也是全国首位藏族地铁女司机。作为成都地铁二号线乘务队伍中为数极少的女司机,她吃苦耐劳、自立自强,多次在突发情况中冷静果断处理,目前已安全驾驶60000多公里,为地铁的安全行驶、服务乘客做出了贡献。

肖芳告诉记者,电客车司机的工作安全风险高、压力大,作为一名普通的电客车司机,每日最大荣耀就是安全行车无事故,为乘客提供安全、准点、舒适、快捷的服务。入司近四年来,她从未在春节期间回过老家,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一名地铁职工的敬业与担当。

◆最“甜”的劳模:养蜂人莫金香

今年50岁,来自阿坝的莫金香第一次被评为省劳模,脸上难掩激动和喜悦之情。作为茂县三龙乡吉纳养蜂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在2011年里她带领着三龙乡20余户蜂农成立养蜂专业合作社,发展阿坝中蜂养殖。提到这次的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她表示劳模的殊荣是对每一位劳动者和基层劳动集体辛勤耕耘的肯定,“劳动模范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它将时刻提醒我勇挑重担,继续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将蜂业发展得更好,带动更多的老百姓增收致富。”

◆最“远”的劳模:村主任公秋称里

公秋称里是石渠县色须镇红旗一村的村主任,石渠县距离成都约有1021公里远,公秋称里从青海玉树乘飞机到达成都,可算得上本届大会“最远”的劳模。今年刚满四十岁的他,一年半前带着村民开始办起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牧区优越的环境下生产酸奶、奶酪、酥油,同时还有手工制作的民族帽子、服饰以及鞋子。能够评上省劳模,公秋称里感到特别激动和幸福,感谢党和政府对他工作的肯定。今后,他表示将把村上200多户分化成畜牧业、手工业、旅游业和民俗四个专业组,把合作社办得更加有声有色,全心全意为村民办实事,让老百姓通过自食其力,解决就业问题。

◆最“坚强”的劳模:“女儿医生”谭晓琴

谭晓琴是甘孜州炉霍县斯木乡中心卫生院的一名临床医生。2009年因为替一名产妇接生时,一氧化碳中毒,诱发大细胞肺癌。至今,谭晓琴一直抱病坚持工作,她说不想因为得病变成废人。对于当年的决定她表示:我不后悔,如果没去就是两条生命的离去。

“我既是患者也是医生,病人对医生的渴望,我非常了解”,由母亲陪护来参会的谭晓琴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每天步行三里地来到卫生院,穿上白大褂,坐在门诊室,忙的时候,连喝药的时间都没有。在中心卫生院工作的十年来,她充分利用自身所学,为藏族老乡诊治了许多疑难杂症,深受村民们的信赖和喜爱。大家都亲切的把谭晓琴称为“女儿医生”。

◆最“沉重”的劳模:殡仪馆职工周碧礼

工作了35年的周碧礼是成都东郊殡仪馆的一名普通职工,一直从事着遗体处理工作。他告诉记者,死亡方式各种各样,处理方式各不相同,其中不乏危险性,比如得某些传染病死亡的遗体,处理时必须格外小心,否则便会沾染病毒等,损害健康,甚至威胁生命。对周碧礼而言,遗体是神圣的,每送走一个灵魂,他都感到遗憾,那是生命的逝去,因此他更加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在平凡的岗位上受到了重视,之后我会将我的工作积极性更多地感染给身边的人,不怕苦、不怕累,平凡也能闪耀光芒。”周碧礼说道。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链接|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51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