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榜样 >

奔跑在发明创造的路上——记川煤集团广能公司绿水洞煤矿何模洪创新工作室

2015-04-21 11:11 来源:51网 分享到:

工作室名片:川煤集团广能公司绿水洞煤矿何模洪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0年,共有15名成员。作为工作室领头人的何模洪为该矿抽采防突队队长,他破解无数安全生产技术难题,累计发明创造40多项,多次荣获川煤集团、广能公司及该矿“五小”创新活动等级奖,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4000余万元。2013年何模洪创新工作室被中国能源化工评为“全国劳模创新工作室”。

51网讯(陈开霞  记者 雷琰)记者日前来到绿水洞煤矿何模洪创新工作室,这间20平米左右的房间摆放着该工作室的创新成果,大大小小差不多有30件。一些成果已经是更新到第五代,从最初由何模洪自己想办法找材料焊接组装的雏形配件,到现在交给厂家打造出的先进装备,每一代变化都离不开何模洪的勤动脑、多动手。

作为工作室的核心人物,何模洪从一名普通的煤矿通维队工人到现在的抽采防突队队长,从事抽采煤层瓦斯钻探、区域防突及局部防突钻探和地质钻探,一直让他不断前进的动力就是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用发明创新解决一线的难题。

何模洪肯动脑筋、爱搞小发明早被绿水洞煤矿职工众所周知,主动发现问题,寻求破解方案是他习惯的事。2010年,他所带领的抽采防突队在5141风巷施工顺层瓦斯抽放钻孔时,经常发生钻杆滑落到钻孔内的事故。然而厂家配置的钻杆打捞器过长,无法有效打捞滑落到钻孔内的钻杆,造成钻杆大量丢失。怎样减少钻杆滑落孔内处理的危险和经济损失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何模洪工作室人员经过反复试验,成功设计出钻杆打捞器,由于每加一根钻杆从孔内返流出的风量较大,当钻杆打捞器接触到滑落的钻杆时,孔内返流的风量骤然减小,打捞器已经套在了滑落的钻杆上,就可以立即提取钻杆。通过实际运用,近年来,通过打捞器回收出的钻杆无数,累计为矿节省钻杆费30余万元。

解决掉这一问题,一项更为艰巨的钻探工程向何模洪提出了挑战:2014年2月,用西安煤科院只能打250毫米钻孔的ZDY-6000S型钻机打直径为660毫米的钻孔,并且是在倾角达55度至70度的3212工作面钻孔,施工难度之大,在全国尚属首例。工作面由于倾角太大,经常有煤、岩石片帮发生,安全威胁大。如何成功完成?何模洪通过向行家请教,自己认真分析研究,大胆提出利用既耐高温又耐磨的掘进机割齿做钻头的想法。他利用3天时间把图纸设计好,用220毫米无缝钢管、12颗割煤机切割齿、两颗660毫米和460毫米钻头经过9天的下料和焊接终于完成。由于工作面倾角的特殊性,他采取从上往下施工钻孔方式,这样一来安全性就得到了保证。经过半个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钻孔施工任务。这一做法的成功实施引发了西安煤科院的好奇,多次想来查看一番,不过都被婉拒了。当记者问道挑战了660毫米的钻孔的信心来自哪儿时,何模洪回答得简洁有力:“钻机的材质和我的经验。”如今,经改进后的钻机可以施工直径为800毫米的钻孔。

知识和技术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每当有钻探方面的新科技知识面世,何模洪都想方设法弄到手,先行掌握学习,积极探索钻探防突方面的新方法。他花在购买煤矿“一通三防”方面和钻探新技术方面书籍的费用近万元。在创新发明中,他基本靠到其他车间收集来的边角余料,自己进行焊接、组装,一直到做出满意的成果才更新换代。

何模洪还积极担当起对部分职工技能培训的职责。迄今为止,由他亲自带出的10余名徒弟,都快速掌握了煤炭钻孔和地质钻孔技术,为工作室不断注入新的力量。其中,他所带的徒弟向东在2012年创新发明的“250毫米扩孔钻头”还荣获国家能源化工部举办的“五小”成果竞赛二等奖,由于该成果施工出的区域防突钻孔直径大,瓦斯排放快,每年为矿创价120多万元。


何模洪(右二)和工作室的成员。图片由绿水洞煤矿提供

记者手记:

在工作室参观采访时,何模洪现场操作了可伸缩式跨皮带钻机,他告诉记者这款钻机的底部还特别安装了固定装置,虽然不这样做也不会影响正常作业,可他注意到,如果职工不小心把手靠在边上就会被来回活动的机器碰伤,于是钻机的底部就多了几个固定装置。一个微小的举动折射出的是强烈的责任感,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始终是何模洪在创新工作中牢记的准则,在他的创新成果中都被赋予了安全性。胆大心细,勤动脑、多动手正对应了爱迪生说的“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何模洪就是这样带着工作室的成员乐此不疲地在发明路上奔跑着。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链接|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51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